波波糖-贵阳

       波波糖,初名饽饽糖,将饴糖加温至四十摄氏度时,加入芝麻末,这时饴糖就能层层起酥,再将起酥的糖皮卷成扁圆形状,一个个洁白的酥糖就像春风拂荡的层层波澜,故名为波波糖。贵州四大著名糕点糖食之一,明朝(1503年)产生于苗族王宫中,常被用作宫庭点心。前清渐渐传至民间,晚清得以发展,至今己有500多年历史。
       首先发展者是刘功达祖辈刘兴汉。清朝咸丰年间,刘兴汉当时应知县"征集制糖佳品,发展镇宁糖食"之召,由于是刘氏在民间首创出名,因此文人墨客为表恭贺还赠联云:
"镇宁城,钟鼓楼, 即宏且高, 高临全宇称魁首;
功达号, 波波糖, 又脆又香, 香酥沁人誉名州" 。
其后,赴京赶考者或过旅行商,为作留念都常在此购糖而别。
       继发展者是起义农民。1864年(同治三年)镇宁各族人民联合太平天国黄金印起义部队打了胜仗后,为表庆贺,当地起义农民便用金黄麦、银糯米、香芝麻,公推各族制糖能手,大制此传统糖,经起义农民努力,更制出"酥而不硬、脆而不碎、香而不郁、甜而不浓"的波波糖,并广泛流传于民间。

















  • 美食详情
  • 产品参数